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9月14日 20:57:06 阅读数:2人阅读

“当我们看到一件艺术品时,这是艺术家遭受的创伤的表现,并决定将其变成美丽的东西。”——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

《无主之作》是根据被称为“全球最贵的在世画家之一”的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人生经历改编,通过将主人公库尔特的人生经历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表现库尔特是如何在历史洪流的挟裹中探寻艺术之路,寻找真实自我的故事。

电影叙事从1937年到1966年,横跨德国近三十年的历史。在那个战火纷飞、意识对立的年代,库尔特并没有回避生命中所遭受的创伤,而是去凝视它,经历它,感受它,体验生命中的真实,从过往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代表内心声音且蕴含磅礴之力的“无主之作”。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库尔特创作中

这部由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执导的剧情片有着强烈思想表达,不仅仅只是简单呈现一位艺术家的产生,更是融合了二战、冷战、人性、爱情、艺术与哲学诸多元素,让电影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电影对真实性的思考,对真相的追问,以及人在不同观念形态下如何寻找内心声音的表达显得尤为深刻,让人深思。本文从叙事结构,摄影技巧,哲学思想三个角度来透视这部电影所表达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经典的三幕式结构叙事,将主人公库尔特的经历划分为三层清晰递进的阶段,结合三十年厚重的历史讲述艺术与自我的命题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和前卫的风格相比,这种经典的叙事结构更能凸显影片的年代感和厚重感,营造出一种史诗般的壮阔氛围,引人入胜。

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电影探索了库尔特沉重的童年、蓬勃发展的青年、终获成功的成年。作为观众的我们不仅能够对库尔特的艺术之路印象深刻,更能对那个时代产生共感,生命中的苦难更能激发人的思考与表达,并最终在艺术中获得对自我生命的观照,用艺术寄予苦难、安顿灵魂。

①不管美好还是残酷,只要是真实的,就值得用心去关注和感受,即别把目光移开。

在开篇的颓废艺术展上,代表纳粹的讲解员趾高气昂的对现代艺术展开否定和批判,并借用俄国抽象艺术家康定斯基的画作来打击库尔特。年幼的库尔特看着康定斯基的画萌生了不想当画家的心意,小姨伊丽莎白却充满鼓励地对库尔特说:“我喜欢这幅画!”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伊丽莎白是库尔特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导师,她敢于反对纳粹的思想,对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正是伊丽莎白的存在,为库尔特艺术成长的路上埋下了一颗启蒙的种子。

在看完画展回去的路上,伊丽莎白请求几辆公交车司机一同为她鸣笛,当她陶醉在声音的世界中时,库尔特也许不明白小姨的举动,但幼小的心灵也应该会为之感到震撼。而随后伊丽莎白的一句话点出了本部电影的一个主题,她说:“把自己的感受画成一幅画,这就是那些被诬陷为颓废艺术家们所尝试的。”不错,真实的感觉就是这些现代艺术所要表达的思想。

别把目光移开,所有真实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当伊丽莎白赤裸着身体弹奏钢琴留给库尔特美好的背影,亦或被卫生局抓走时让库尔特看到的拼命挣扎的伤心离别,她都告诉库尔特——绝不要把目光移开。

第一幕伴随着亨德尔的《上主如是说》背景音乐和漫天轰炸机迎来了高潮。伴随着库尔特的视线,导演做了一段平行剪辑,熊熊燃烧的房子,死在战场上的舅舅,进入毒气室的小姨,都仿佛发生在库尔特的眼前。

镜头的叙述充满了张力,听着直通天籁的《上主如是说》,坐在屏幕前的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邪恶,短短的几个镜头汇聚成了对战争有力的控诉,更是在库尔特的心中打下了沉重的烙印。

②被囚禁的自我意识觉醒,只有自己能够救赎自己

二战结束以后,德国被苏、美、法、英分区占领,美、法、英三区成立“联邦德国”,简称西德;苏联在其占领区建立“民主德国”,简称东德,并筑建柏林墙,形成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疤。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青年的库尔特进入东德的艺术学校学习,在这里推崇社会现实主义理念,艺术应当服务于人民,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已经成了禁忌。

教授告诉库尔特他的毕业作品打动了评审团,聘他为新建的历史博物馆绘制《工人阶级的统一》为主题的湿壁画。这是一项其他人求而不得的荣耀,但库尔特拒绝了,在他看来这不适合他,他并不想让自己的才华成为服务于机构的工具。

库尔特的岳父说他是跟维利西特一样的艺术家,这是很明显的歧视,库尔特不想自己越陷越深,萌生了离开东德的想法。可当真爱艾利告诉库尔特她怀孕的时候,库尔特动摇了,不得不拿起画笔,开始了博物馆的壁画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尔特越来越厌倦这里充满压抑和虚伪的生活。尽管衣食无忧,小有所成,却没有他想要的“真相”。

内心的呼唤被监视和囚禁,生活越来越偏移伊丽莎白在他内心种下的初衷。在这里他无法实现真我,艺术创作并不能让他发现真相获得自由的感觉,自我救赎成了他唯一的出路,于是他和艾利一起踏上了去往西德的路程。

③获得自我认知,用作品抵达真理,寻找真相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与东德群体面貌掩盖个体个性而言,西德崇尚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对库尔特而言这里是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在这里他体验到了前卫的当代艺术,徜徉在自由自在的创作空间中。

开始的时候库尔特在多样的艺术样式中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迷茫,创作出许多没有灵魂的作品。也许是库尔特关于乐透号码的理论打动了西德导师,让他对库尔特的作品做出了关注。导师看着库尔特的作品跟他说这些作品不是他,并不能印证他是谁,他是什么,以及他的存在。

于是库尔特将所有的作品付之一炬,循着岁月的长河逆流而上,回到生命的启蒙时期,将徘徊在心底许久的真我灵魂释放。从缺乏灵魂的模仿和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中,库尔特找到了自我的表达,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品格。而心底最深处的呼唤投放到画布上却是那个真实又充满激情的伊丽莎白和儿时的自己,原来这就是照进他生命里的那道光,指引着他寻找真相的存在。

格哈德·里希特曾说:“当我们看到一件艺术品时,这是艺术家遭受的创伤的表现,并决定将其变成美丽的东西。”库尔特的《无主之作》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将真实的照片模糊化处理,让人们用自己的本能意识去感受画面背后的真实与存在感,获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蕴藉和抚慰人们的心灵,达到提高和净化人们精神境界的目的。艺术作品固然是美丽的,库尔特的追求自我和寻找真相之路却更能触动人们的内心,值得深思。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极具美感的摄影风格,在写实的基础上多了一些写意的成分,既契合了影片本身的艺术主题,也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无主之作》于曾经同台角逐最佳外语片奖项的《罗马》而言并不逊色,虽然与小金人擦肩而过,但并不妨碍它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之一。《罗马》的全黑白片确实让人惊艳,《无主之作》鲜活的彩色画面无疑是人们心中的无冕之王。

电影由六获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的凯莱布·丹斯切尔掌镜,在这位大师的操控下,电影的影调、镜头、构图以及场面调度等无不显示出极强的摄影功底,既满足了视觉上的美感与张力,又为导演的叙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①变焦拍摄中,对焦失焦的来回切换,契合了不要把目光移开的主题,也见证了库尔特的沉重经历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小姨伊丽莎白被卫生局带走的时候,母亲捂住了幼年库尔特的眼睛却被库尔特挣脱,他亲眼看着小姨被带走。或许现实太残酷,幼小的年龄无法承受这种生死离别,他不断地将手挡在眼前,模糊掉眼前的视线。当车关上门,小姨在玻璃后面郑重地跟库尔特说:“绝不要把目光移开。”库尔特听了小姨的话,看着带着小姨的汽车直到消失在拐角。

全家去医院看望伊丽莎白,却被告知已经转走。库尔特对着那帮本该是白衣天使却充当了纳粹的帮凶的护士举起了手挡在眼前,模糊了视线。虽然内心感到痛苦,却像当时拍照曝光一样把历史的真相镌刻进了内心深处。

库尔特的父亲曾是一位颇有名望的教师,第三帝国时期因为现实的压力,无奈加入了纳粹党。战后父亲却失去了作为教师的资格,只能讨一分擦楼梯的清洁工作,最终受不了这种侮辱,上吊自尽。

库尔特听到了母亲一声惊呼,一个摇镜头转场来到了楼上。跟随着库尔特横移的镜头掠过一道道白布以及呆立着母亲的背部,给人创造了悬念。当库尔特通过狭长的白布中间看到父亲上吊的场面,视觉纵深的效果更加突出父亲的狰狞,而一段不同景别的正反打,更加突出了库尔特内心的悲伤,给剧情增添了强大的张力。

当库尔特站定看向父亲时,镜头开始失焦,稍后又变得清晰,或许在表达青年的库尔特已经能勇敢的面对一切磨难,不再逃避内心的痛苦,用凝视来镌刻沉重的记忆。而这些痛苦的场景,最终会变成他艺术创造的灵感和源泉。

②唯美的爱情镜头给电影略带沉重的基调增加了一些柔情蜜意,使得主角形象更加饱满与真实,也很好的带动了观众的情绪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一如既往的陪伴。库尔特和艾莉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带给了人们赏心悦目的观感。艾莉对库尔特的热情以及支持是库尔特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虽然关于艾莉的叙述并不突出,但人们似乎能想象到甘居幕后的艾莉其实也是在创造一种不平凡的人生。

而那些亲密的氛围和情绪就交给了摄影师来完成,通过亮光与暖色调以及一些复古滤镜的添加,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而镜头切换到其他人的场景,却又恢复到冷峻的色调,对比鲜明的色彩让画面变得更加吸引人。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电影蕴含的关于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我的哲学思想,使得每一位观众都能和它产生共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主之作解析(《无主之作》:凝视生命中的沉重,寻找内心深处的呼唤)

青年的库尔特藏身于一颗参天大树上,看着风吹万物的广阔场景以及在阳光下自然生长的生命,给予了他“世界公式”的启迪。这让他不用再担心和害怕成为真正的自己,因为他是不可动摇的,这让他可以去从事任何工作而不会感到迷茫,并将会一直发现真理与真相。

小姨伊丽莎白虽然有着绝佳的艺术天赋,却因为那个年代不能包容她这种太自我的个性品格,最终被当做精神病人被毁掉;库尔特的父亲因为承受不了作为清洁工的屈辱,迷失自我而自杀;库尔特的岳父因为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甘愿做魔鬼的刽子手,战后抑制自我,在自危中仓惶度日。

他们每个人都有和这个世界相处的困境,自我的存在如何才能和这个世界和谐共处,借用《存在》的一句歌词“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或许能够诠释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是微尘。有时候自我和我渐行渐远,这个时候只有执着的奔向阳光,亦或是潜进心底,找回自己,做好自我,那样才是自带光芒的微尘。

(全文完)